12-07
读书以修身-读《梁家河》有感1400字
《梁家河》一书,讲述了习近平主席青年时代在梁家河下乡插队时的工作生活,记录了习近平从知青到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梁家河在几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习近平与梁家河百姓之间的深厚感情。而其中最触动我的,莫过于习近平在艰苦困顿的知青岁月中,依旧保有那颗对知识求知若渴的心。那时的梁家河还没有通电,天黑后,整个村子里便早早进入了梦乡。青年习近平却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常常看书至深夜。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梁家河》一书,讲述了习近平主席青年时代在梁家河下乡插队时的工作生活,记录了习近平从知青到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梁家河在几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习近平与梁家河百姓之间的深厚感情。而其中最触动我的,莫过于习近平在艰苦困顿的知青岁月中,依旧保有那颗对知识求知若渴的心。那时的梁家河还没有通电,天黑后,整个村子里便早早进入了梦乡。青年习近平却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常常看书至深夜。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有人说,我想拥有一个阿拉丁神灯,那样的话,我就能改变这个世界,把那些世间我不满意的全部改变成我所喜欢的,但是幻想始终是幻想,如果过于执着于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就是在自己编织的妄想里无法自拔了。当读完《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时,内心深有感触,不时地自问,自己是否要改变,从何而改变,改变的意义何在。为何改变,即谋求一个和平共处的环境,突破自我。我们为什么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呢?究其根本原因,现在生活环 继续阅读
Read More >《骆驼祥子》这本书,刚开始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是一个叫祥子的骆驼的故事,但是我看完整本书以后,才知道我的以为是错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是以旧时代的北京为背景创作的,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祥子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当时军阀混战,普通百姓生存艰难,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尤其困苦。祥子原本是一个年轻、好强、诚实憨厚的人力车夫。他命运悲惨,从农村来到城市,渴望拥有一 辆属于自己的车。 继续阅读
Read More >8月份八月已经是第十一天了,暑假里7月份的阅读书目《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完之后,我的心里一直无法平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金玲,在新华街小学的六年级读书,小说读起来,还真的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好像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呢,话说我们的学生也是“新华小学”的学生,和金玲的学校“新华街小学”只有一字之差。金玲这个女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跟谁都能够“自来熟”,从家里到学校,一路上的杂货店、小吃摊、美发厅、修自行车摊,大大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轻轻合上《刘胡兰》这本书,我的指尖在红色的封皮上摩挲着,眼睛也渐渐湿润了,书中内容一字一句,记忆犹新,动人的情景一幕一幕,在我脑海中浮现:志报国,从戎雀,生当作人杰。透过文字,我了解到刘胡兰姐姐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出生时正值日军大肆侵略我国领土。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继母用石灰块在地上教她认字;10岁参加了当地儿童团,担任了团长,站岗、放哨、散传单、侦查敌情;14岁,还是我们喝着旺仔牛奶在爸妈身旁撒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梁家河,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进步的光辉史。细读《梁家河》,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实意义,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注重修生养性的精神。还记得书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 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另一方面,是办 继续阅读
Read More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在我很小的时候,音乐老师就教我们唱这首歌。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我们开展了“童心永向党 快乐伴成长”红领巾读书活动。周末的晚上,我写完作业,再一次捧起书本,重温经典,走近这位永远的少年英雄……痛!难以忘记1942年10月25日那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路口时迷了路,正好看到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把他叫过来带路。看,年幼的二小急中生智,为了保卫转移的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入职不久后的师徒结对启动仪式上,蔡校长给青年教师们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一本便是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我想这本书一定有特别独特的“魅力”,当即就在网上下单了。同时,也立马查询了于漪老师的介绍。她的词条里有长长的一串荣誉,“于漪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柔和的灯光下,我坐在床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妈妈给我带回家的《红色经典阅读系列丛书》,在我阅读的红色故事中,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英雄,也有默默无闻的平凡小人物,今晚阅读的是《金色的鱼钩》,读完后,觉得有万根鱼刺扎着喉咙,眼睛也渐渐湿润了……这是一位有智慧的老班长。其实老班长才三十有余,并不老,正值壮年,却因为饱经风霜,脸上布满了皱纹。长征路上,队伍里病了三个小同志,老班长便留下照顾。干粮全吃完了,只能 继续阅读
Read More >第一次接触《傅雷家书》还是从喜马拉雅听书时听过一遍的,时至今日终于有机会重读一下这一封封家书了。几天的时间,把《傅雷家书》读完,二百封信,十三年的思念,十三年的叮咛,十三年的交流,十三年的嘱托。《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 继续阅读
Read More >《红楼春趣》中的故事选取自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讲述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窗外竹子一声响,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故事也因此而起。古时放风筝就是放晦气,把自家的倒霉事随风筝放了去,但最忌讳的就是捡起别人的风筝收到自己家里,这等于是拾起别人的晦气自己沾上。众人看到风筝,兴头起来,也想放风筝,于是大家便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宝琴的风筝是一个大蝙蝠,宝钗的是七个大雁。宝玉本想放大鱼风筝,不成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在高中必读书目里,它同时也是社会学著作。成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后我才想着去拜读费老的《乡土中国》,实为惭愧。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因为我的内心太过焦躁,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从小便在城里长大,对于乡土社会的种种都不甚理解,我觉得《乡土中国》这本书有些晦涩、枯燥。提笔写文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还未把它读透,下面我浅谈一下读书感受。《乡土中国》是了解中国社会的基础理论作品,它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老人与海》这本书讲述的是老人圣地亚哥是个“背运”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第八十五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然而命运却总是在捉弄这位老人,在与各类鲨鱼进行数次搏斗后,他终于回到了港口,可惜的是,与他一道归来的只有大马林鱼的残骸了。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一部以悲剧为结尾的小说,但它悲而不哀,且有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气概在里头。这种气概正是主人公圣地亚哥身上所具有的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木,观书译理可以养心。《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就是这样一本如清泉般沁人心脾的好书。第一次与此书想见,便被这封皮沉郁的黑色吸引,封皮上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凝视着远方。他在思考什么?带着疑问。我打开了书的扉页。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刘铁芳先生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我是城关二小六年级7班学生,我性格开朗,活泼,随和。喜欢画画和读书,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都会以思想为舵,乘风破浪,努力向上,奋力拼搏。《秘密花园》讲述了任性而孤僻的富家女孩玛丽因为一场瘟疫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被送去了英国姑父的古老庄园寄养。玛丽冷清的性子和庄园格格不入,她常为无聊发牌气,幸而她遇到了善解人意的女仆玛莎,她教玛丽跳绳,还把自己的弟弟迪肯介绍给她。因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这句话出自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使我深受触动。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何尝不是如此。“三尺讲台连着世界,小小教室关乎天下。”有教育专家也曾如此呼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我们经常埋怨社会,这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这一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可能是冬天中最寒冷的一天了。雪花大军从天而降,给大地母亲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白的大地毯。少年陆天走在马路上,寒风像一名调皮的小孩,直往陆天外套里吹气。陆天冻得抖抖身体,把双手往袖口里缩了缩,裹紧了衣裳。可寒风却不肯罢休,越来越猛烈,吹得他的眼皮,睁不开也合不拢。此时的寒风,更像个疯子一般,时而风大,时而风小。时而风速快,时而风速慢。陆天不想走了,打了哈欠,眼皮子耷拉下来 继续阅读
Read More >美丽的圆明园哪去了?圆明园里的无数珍宝哪去了?昔日世界上最壮观的博物馆又哪儿去了?圆明园,一个令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让我不禁深深地感叹。圆明园是名声赫赫的皇家园林,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不计其数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可是,就在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将院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实在拿不走的,就任意的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3000多名“强盗”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晚风送走最后的余晖,带来浅浅余音,水波荡漾着天边的红云。手中紧紧拿着刚发的成绩单,脚步如块巨石怎么也移动不了。终于到了家门口,心中的思绪怎么也消散不了。看到厨房忙碌的背影,偷偷溜到了房间,连忙把成绩单藏在了被子下,这样妈妈就发现不了。“孩子们,出来吃饭啦!”熟悉的声音映入耳帘。我随妈妈的呼喊声来到了餐桌前,“美味”的饭菜被心事一下扰乱了。吃了几口就回房间了,打开我的书包,猛的一下拉链拉破了我手指。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可以说震撼大于感动。书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术语,相反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不愿意读到成为了枕边书,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之间这种深深的超越一般师生的爱让我佩服更是羡慕。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 继续阅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