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有无捷径可觅?多少年来,多少人曾经寻找,希望能找到一条捷径,却都未能如愿。读书学习没有捷径,但是有巧法。这个“巧”,是个学习的窍门,成功的秘诀。
巧学的第一个方法是抄书与背书。这似乎不好理解,抄书与背书一直被视为笨方法,如何能称为巧学。其实,无数事实上证明,在学习上,最“巧”的方法,恰恰是最“笨”的抄书与背书。梁启超在谈读书方法时,就强调抄书的重要。他说抄书“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
我国古代杰出的女文学家蔡文姬,从小跟随父亲蔡邕学习,她能背诵大量的文学名著,也将她父亲的作品背诵成熟。后来,蔡邕的文章诗稿在兵荒马乱中散失了,蔡文姬凭记忆背诵出来,是蔡邕四百多篇著作能流传至今。她不但以深厚的背功挽救了祖国宝贵的文学遗产,而且因熟读背,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写出了烩灸人口的佳作。
学者宋濂自小借书抄书,得以遍读重要学术著作,成为知名学问家。司马光幼年即背诵史籍,他对上千年的史料了如指掌,才写出了《资治通鉴》。这抄书背书是学习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种巧学方法。看似笨拙的方法,却蕴含着巧学的实质。
巧学的另一个方法是提要钩玄。韩愈在《进学解》里介绍他自己读书的方法是:“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契其领。”韩愈的提要领,钩主旨的读书方法,确是一个巧妙的方法。“提要钩玄”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在读书学习时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要求三勤——眼勤、脑勤、笔勤。
古代大学问家还十分重视写读书笔记,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都是用读书笔记汇成的。如王应麟的《因学纪闻》。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引之的《经学礼记》……
巧学与苦学看似对立,实际相辅相成。巧中有苦,苦能生巧。我们在学习中,应当舍得下苦功,同时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巧学的方法,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uowen.nuanque.com/xiaoxue/lnjzw/95243.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zuowen 于 优秀作文大全/英语作文素材/小学初中高中/中考高考满分作文 发表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