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捧起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罢全书,深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有魅力,而且可以让儿时的记忆苏醒。
单看标题,其结构就很耐人寻味:“从……到……” 这种结构不仅其他作家用得少,在本书中是唯一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童年时代活动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百草园,一个是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不仅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更是他精神慰藉的地方,同样也是触动我心灵的地方。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那段写百草园的文字让我儿时的记忆慢慢苏醒:奶奶的菜畦是“碧绿的”;爷爷的油菜是“金黄的”,飞舞的蜜蜂是“肥胖的”;还有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手拿细竹竿仰面站在门前的那棵桑树下敲打桑葚是“紫红的”……读着读着,仿佛穿梭在过去和现在,穿梭在文字和现实间。恍惚着,陶醉着,似乎与文字融为一体。奶奶年纪大了,几乎再也不给我讲故事了;额头略有皱纹的爸爸,对我的要求也高了;那个摘桑葚少年的身影也渐渐稀少了,六年的小学毕业了,即将跨入中学的门槛。
作者来到三味书屋求学,虽然少了百草园中的自由和烂漫,但在“后园”里偷得的乐趣依然不减。教书先生严苛,学习枯燥,但枯燥中也不乏快乐,严肃中也不乏欢笑,敬畏中也不乏感激。而我在小学上了六年,在校园里又何尝没有类似于“后园”偷得的乐趣呢?“折腊梅花”、“寻蝉壳”、“喂蚂蚁”和“逗蚯蚓”,这些都发生在校园里,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大家“静悄悄”的玩,随时都会被老师“大叫”起来。鲁迅在三味书屋偷得的乐趣比我们在学校偷得的乐趣要少得多。
《朝花夕拾》中除了对童年的回忆,还充满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讽刺。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黑暗。与其说鲁迅的精神不死,不如说他的精神正在大众心里发芽滋长。
读着《朝花夕拾》中的文字,我放佛穿越了时空,仿佛生活中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在某个文字角落里是有前兆的,有呼吸的,有回响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uowen.nuanque.com/xiaoxue/lnjzw/32787.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zuowen 于 优秀作文大全/英语作文素材/小学初中高中/中考高考满分作文 发表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