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学者有一种优良的传统,这就是“笃行”精神。历代进步学者在教育和学习上,不仅重“知”,更加重“行”。《中庸》里有这样一个学习的先后次序:博学之(广博的学习),审问之(详细的设问),慎思之(仔细的思索),明辨之(清楚的分析),笃行之(忠实的执行)。笃行是读书的目的,教育的归宿。笃行,才能检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不是真理;笃行才能使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变为真知,化为自己的血肉。
清代学者陆陇其一针见血地指出:“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的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古代坚持言行一致的人,举不胜举。
文天祥奋力抗元,事败被俘,但他坚贞不屈。在牢狱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文天祥认为: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正因为尽到了义,所以就做到了仁。读了圣贤的书,学了干什么?所学所用,为民族,为自己,我死而无憾。
古人笃行的精神令人敬畏,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优良的传统。我们不用舍生取义,但是既然书是精神粮食,就应该把转换为能量用出来。如果仅仅从书本上学,实际上做不到,那么,纵然读书万卷,仍一无所获。学问要通过应用才看得到它的得失,口头上和笔头上的收获是不完全靠得住的。教育和学习,是进德俢业,经世致用的途径。所以,学习必须“学以致用”,“躬行实践”。
明朝林鸿诗云;“古人既已死,古道有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把读书与笃行的关系说得十分透彻。学习就是为了笃行,笃行就是检验学习。学以致用,躬行实践,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uowen.nuanque.com/ticai/yilun/46872.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zuowen 于 优秀作文大全/英语作文素材/小学初中高中/中考高考满分作文 发表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