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活着是荣幸,更是责任-《活着》读后感1000字
常听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似乎在东方人的眼中,死亡是一件痛苦却又无奈的事情,不希望,却无法避免。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叫《寻梦环游记》,里面对于生死的解读是这样的:“人死了之后并不会孤独,而是在亡灵世界里会和亲人再一次团聚,并且可以在亡灵节和亲人团聚,直到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个记着你的人也去世了,你才会永远消逝,又称为最终死亡。”在西方人眼中,死亡并没有那么沉重,逝去的人只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常听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似乎在东方人的眼中,死亡是一件痛苦却又无奈的事情,不希望,却无法避免。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叫《寻梦环游记》,里面对于生死的解读是这样的:“人死了之后并不会孤独,而是在亡灵世界里会和亲人再一次团聚,并且可以在亡灵节和亲人团聚,直到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个记着你的人也去世了,你才会永远消逝,又称为最终死亡。”在西方人眼中,死亡并没有那么沉重,逝去的人只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写过《给教师的建议》的苏霍姆林斯基,还写过一本给家长看的书–《给父母的建议》。不得不说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一名伟大教育科学家,也是一名教育艺术家。他给家长的建议,在今天一样可以是很好的参考。本书共包括四部分:家长教育学、睿智父母、给儿子的信、给女儿的信。书中讲出了为人父母应该知道的道理。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祖国的忠诚、对教育的热爱,对社会和未来深深的责任感。家庭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早期性,第二个特点是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最近,上小学的女儿迷恋上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并且从不喜欢看书的她竟然一口气把整本书读完了,趁着这个机会,我又再一次认真阅读了这本书,而立之年的我再读之后竟然有了新的感悟。《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通过一个简单的类似寓言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就像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有时我们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只要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生活在不断变化,我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年过半百的我,走过人生风风雨雨,回顾走过的路,多了几分释然。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是契合我的心境,静下心阅读,颇有收获,与大家分享。哭与笑是人生中的两种常态,一种代表痛苦、阴郁,一种代表快乐、阳光。一个人是烦闷多于快乐,还是快乐多于烦闷,反映出他的生存质量。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当然想快乐多一点呀,可是生活、工作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怎么能乐得起来?还有人说,我遇到这么大的人生磨难,不痛苦才怪呢。这些人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记得去年冬天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校园里面银装素裹,美不胜收,我和魏老师一起出去拍照,感叹道:“真美呀!”前几天,操场围墙边的蔷薇花都开了,分外美丽,我又和魏老师一起到操场“打卡”,看那景色比公园还美,再次感叹:“好美啊!”但其实我们还有好多澎湃的感情没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有许多对美景的喜爱和震撼没能用文字描述出来!遗憾之余,两个数学老师不约而同地说:多读书吧,不然,连自己的情感都没办法精彩地表达出来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在一次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上,我有幸聆听了桂贤娣老师的演讲,讲座中,桂贤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自己40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故事,开心地与大家分享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幸福与快乐。她用发人深省的故事,鲜活生动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诠释了因生给爱的方法。激情澎湃,字字珠玑,让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豁然开朗!同事当场买下桂老师的书《慧爱学生》,读后,收获颇多。桂贤娣老师热爱教育,著作《“慧”爱学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我看到文中的女神(母亲)的伟大而无私的爱,那平凡矮小的身影,却担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而我的女神,也是我的母亲。我一直努力,在《宋词》的锦绣词藻中,寻找那一抹身影,却在午夜梦回时,恍然发现,即使深谙唐风宋韵,读遍天下文章,也读不懂岁月深处,笑容清雅依旧的母亲。小时候,印象中的母亲,是那张老照片上的倾城画影,一条乌油油的麻花辫,揽至胸前,两湾清泉似的瞳孔里,盛满细碎的月光,亭亭玉立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泰勒牧师讲完猎狗与兔子的故事后,向全班承诺,要带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的人去参加免费聚餐会。几天后,一个11岁的男孩竟一字不漏的背诵下来,面对这样有挑战性的文章,男孩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成功的秘诀——竭尽全力。由此,我不禁思考“竭尽全力”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王安石曾经说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可见竭尽全力的重要性。人生之路是逼着走出来的,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能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最近读了一本书《心流》,从中体会到了一些东西,当我们想要人生充满意义时,我们必须有个目标,一个重要的目标,以至于我们之前、现在、未来所做的事都是围绕着这个重要的目标,当我们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这件事上,内心就会产生和谐的心灵秩序,不论在哪一种活动中,我们都能明确我们所做的符合最终追求的,每一个活动都充满了方向性,也充满了意义。心流产生的条件第一个就是目标,当我们发自内心产生一个合理且真实的重要目标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学过之后,大有感触。相信,看了这个题目后,大多数人都会和我有同样的疑问:什么是“格物致知”呢?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文章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是大学中所说的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从探察物体中得到知识。这篇文章由文化典籍引出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然后用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实例,印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最终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自从当了老师,才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教育知识太多;自从有了孩子,才明白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浅薄。为此,向前辈学习,阅读教育类的书籍,成了我的日常。偶然的机会,买了这本《愿你慢慢长大》一书,这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共收录了30篇名家的随笔。此书第一部分是亲爱的小孩。里面包含了许多名人名家写给孩子们的信,表现了他们在面对孩子有问题时的积极、鼓励和保护。第二部分是大师的叮咛——要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要学会过各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出身贫困,三岁断臂,爷爷奶奶去世,15岁虽然成绩优异但不得不辍学、背井离乡,只身南下闯广东。因身体残疾,初入社会碰壁,体验人间冷暖。选择捡垃圾,由捡垃圾转入生意行。创业失败,欠下43.5万元巨债,一切从头再来。这就是黄友的前半生。如果说什么是绝望,我想黄友的前半生就给出了绝望的答案。回头想想自己曾经所遇到的“绝望”,想想“绝望”后的颓靡,都在读完这本书后,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也许有的人会抱怨自己的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当我还在咿咿呀呀学语的时候,就深深爱上了《西游记》这部动画片。每当电视中想响那首耳熟能详的音乐:‘’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我便飞快的跑到电视前,这时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深深的定格在我心中。现在已经可以自主阅读,在我的央求之下,妈妈终于给我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晚上当妈妈叫我去睡时,我常常我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追剧”。我对这本书能说是爱不释手,甚至达到疯狂。《西游记》是明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这是一本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咸的书,它就是《生活万花筒》。顾名思义,我们知道:生活就像万花筒,每“转动”一下,不同的花样图案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生活万花筒》这本书中,既有大自然的风景,也有诉说温情的书信,又有人物和动物的故事,还有奇妙的神话,甚至还有意蕴的古诗。在这本别有趣味的书中,我被其中的一个故事——“芦鸡”所深深地感动了。“芦鸡”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四个小伙伴在梅花溇河边的芦苇丛中捡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千锤成铁,百炼成钢。今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他使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伟大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一个坚强,顽强,不屈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的一生十分的曲折。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12岁就已经开始了劳动生涯,15岁加入了共青团,还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1920年时因为伤重而转业,又投入到了经济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我们今天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草船借箭节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深刻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博学多才。我觉得诸葛亮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篇课文讲的是:三国时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说只需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为何诸葛亮能在这短短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呢?原来,诸葛亮私下找鲁肃借了船、草把子和少量 继续阅读
Read More >爱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仰。每一个时代的华夏子孙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对国家的热爱,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深情,华夏儿女都在为民族复兴坚守崇高的信念,并为这份信仰,走出一条强国之路。前不久,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团队走进大燕园,身着长衫的“李大钊”“陈独秀”相约建党的历史场景感动了无数网友,“少年的肩上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在书桌上,有一本我特别喜欢读的书。封面上,画着五个孩子,正在和一只穿风衣的猫说着什么。这就是我国著名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一部感人的童话故事——《穿风衣的猫》。书中讲述了五个患绝症的孩子,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只快要饿死的穿风衣的猫。于是,他们每天都给这只猫送吃的,救活了这只猫。后来,猫告诉他们:“我可以帮助你们中的四个人换命,有一个人可以用你的亲人来换命。”但是孩子们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如同蝴蝶飞过花丛,如同江河奔向海流,如同瀑布涌向山泉,如同云朵镶进天空。回首往昔,新中国已成立七十余年,无数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降临此地。华罗庚爷爷便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星星之一。《中国科学家华罗庚》主要讲了华罗庚爷爷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坎坷的经历。在1910年11月12日,伴着一阵洪亮、清脆的啼哭声,划破了天空,华罗庚就出生了。他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名叫金坛的地方,是一个小县城。小时候,华罗庚不认真学习,作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初见标题,以为是描写秋的景色,亦或是秋天给作者的感觉。不禁想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秋;还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刘禹锡的秋。没想到是林海音在北方故都西单牌楼的令他回味的,有人情味、香味的秋,是属于她自己独特的秋的气味。看到北方秋天的故都,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家乡。我家坐落在热闹嘈杂的市场和商场前,市场的中心是一块小型的商场, 继续阅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