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生活随感
百无聊赖的时刻,我想到了几位朋友。 于是,一一和他们聊天。正如自己所想的,他们很忙但似乎又不是特别地忙。 原以为我们会有不少的话题,结果不曾想,只不过是三言两语就处于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几乎每一个都是自己在寻找话题跟进,才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一会。 这样的聊天,自然是没有可继续的必要的,况且还是自己同时和四五个人聊天,他们的回复速度都跟不上。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和一些异地的朋友交流 继续阅读
Read More >百无聊赖的时刻,我想到了几位朋友。 于是,一一和他们聊天。正如自己所想的,他们很忙但似乎又不是特别地忙。 原以为我们会有不少的话题,结果不曾想,只不过是三言两语就处于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几乎每一个都是自己在寻找话题跟进,才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一会。 这样的聊天,自然是没有可继续的必要的,况且还是自己同时和四五个人聊天,他们的回复速度都跟不上。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和一些异地的朋友交流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一晃,时间过去了两天。不得不承认,心情还是受到了影响。 初看到那条弹出的新闻,只觉得有熟悉的名字,但也不以为意,毕竟这类的新闻之前别人也有过,当然也想不到后面的那一连串的操作。 只到接二连三地看到类似的新闻,有些后知后觉,那是不是以后就看不到他的作品了。 没想到,也不过是短短两三小时,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一系列操作,才有点儿晃神,这是怎么了? 看了一些分析,看了具体的内容,非专业人士还是有点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岁月无痕,但当我们蓦然回首,细数往事时,,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每当我拾起它时,心里总是涌动着一丝久违的愧疚。真想对你说声“对不起”。那是我读五年级的时候,一个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的晚上,我放了学拖着沉重 的步伐走回了家。一进屋我就掏出作业忙着做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母亲看我在绞尽脑汁地不断刷题,又给我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我看了那黑乎乎的芝麻糊不禁小声嘀咕着:“唉,怎么又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我去参加了小记者的选拔,那天忙活了一个上午,连早饭都没有吃,到各个考场去参加口试、笔试、回答……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和依旧紧张的心情以及“咕咕”叫的肚子回到家,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我这是为了我的梦想奋斗。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我急切地等待着报社的通知。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妈妈的一句:“你被选上了,但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使我的梦想和我的期望被毁了。其实她早就知道我已经被录取了,只是等过了报名的时间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讲完了正课,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下一堂课辩论,辩题为:“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正方的观点为:“秦始皇过大于功”,反方的观点为:“秦始皇功大于过”。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台下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一脸诧异,历史课不是老师讲给我们听的吗?这回怎么反过来了?有的人十分新奇,辩论?一定很好玩吧?而此刻的我不禁激动起来。小学的辩论赛上我曾大显身手,这一次我也一定能够露一手吧?于是,作为正方的一员,我开始 继续阅读
Read More >铃声刺耳的从音箱里传出,我习惯性的挽着我的好友走进教室,抱怨着下课时间的短暂,抱怨着这讨厌的铃声打扰我们还未聊完的话题,抱怨着这一切,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座位。伴随着有节奏的高根鞋声,陈老师提着一大袋书走进了教室,心中不免有些惆怅,要如何熬完陈老师的口水大战?可陈老师却没有了以往的激情,缓缓地说:“今天我要给大家朗诵一篇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文章。接着就放出了韩红的经典歌曲《天亮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大脚(家)好,我是你们的口语老师。”一个棕色头发,个子较高,大眼睛的纯正老外站在课堂的讲台上说。原来,这是我们班进入初中的第一堂外教口语课,是学校为了提高口语水平而设立的。老师是澳大利亚人,名字好似是Gind(因为老师语速太快),有着一双大眼睛和一个挺鼻子,嘴唇较厚,深洞般的双眼里好似透着一些心事,又包括了她来到中国学汉语的种种困难,随后老师“直爽”地说:“class begin”所有人都“极其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排得慢慢的,我却并不怎么觉得厌烦,虽说有乏味的课,但也不缺少我喜欢的课程,算是平衡了一下吧。“痛并快乐着”。可是唯独令我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学习,那还得从英语补习课说起了。自从六年级时,我的英语逐渐退步后,我就开始了上英语补习班的生活了,父母是要找这样一个补习班:老师严,作业多,能够提分!仅此三点,只要能达到,再贵都要报,因为父母认为,英语基本是一门死学科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哆嗦的手伸向一个未知的深渊,而深渊的深处覆盖着晦暗的云雾,你无法看清下面是明快的溪流还是嶙峋的巨石。踌躇半晌,对岸仍然无声息,死寂的空气用它张牙舞爪的巨手扼住了我的咽喉,使我不得不努力地吸气。“你觉得自己尽力了吗?成绩上不去找到原因了吗?”我无言以对,静静地扳着手指,咬了咬嘴唇,不服气地抬起头来:“可是不也有几科有些进步吗?”“别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了!副科只要大家一努力就爬在你头上了!”这话真的很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有些话不知道该向谁诉说,就像那些红尘里面的悲哀。明月远了谁的梦又拆散了谁的相见欢。 那些荒芜在流年里的草长莺飞,那些埋藏在岁月中的风雨凄迷。厚厚的雪下面掩盖了斑驳的痕迹,在那昏暗的路灯下呵出的气变成了一团白雾。 我只希望情感能够渐渐平息而变得麻木,甚至忘记了什么是悲伤。 风景或许曾经艳丽明媚动人,可也总有一天会在角落里长满了青苔,带着那霉菌的菌落特有的湿湿的气味。 曾经是多么真实的情感,但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春日里乱穿衣,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毕竟春天也是一个神奇的季节,古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说法,字面当然没有亲眼所见真实了,当你真真正正的感受到春天的时候,有的时候温度很低,虽不如冬天那么直愣愣的寒冷,但也有种秋风萧瑟的感觉,秋意深浓。但是当你习惯如此,而增添衣物的时候,某一天突然的醒来,阳光明媚起来了,暖暖的晒在身上,好不惬意。 那些光秃秃的因为冬天的到来,而消失了很久的花,草,迅速的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妈,来给我洗头了!”我坐在火炉旁向着厨房中正忙碌的母亲喊道。只见在碗碟相撞的声音中传来了母亲的回话:“自己洗,我正忙着呢!”“我手指破了,洗不成。”我边烤着火边漫不经心的答道。“哦!”母亲应了一声,“等一会儿呀,我过会儿就给你洗炉里的火熄灭了啊!”“哦”,我无聊的应了一声,便拿起手机熟练地玩起了“神庙逃忙”。不一会儿,母亲便来到了我的跟前,正准备给我洗时,才发现水是冷的,于是便拿起柴火往锅里加水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在炎炎夏日的暑假里,我百无聊赖的从书堆里抽出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30天爱上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就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对阅读有了重新的认识。这本书源自于一个叫悦涵的人,他编写的一个个故事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好似真的一样。《30天爱上阅读》这本书不仅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开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其中《东北来的同学》中有一段故事:赵根柱和李勇来了一场游泳比赛,结果赵根柱发现李勇溺水了。经过一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暑假读了一本书,叫《秋千》,这是一本合集,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当不起的秋千》,我看了以后颇有感触。主人公贝贝是一个画画技术超群的孩子,获了许多奖。因此,许多家长都要求孩子去补习画画,可是孩子们却都不愿意……几天后,贝贝的一张画又得了省级一等奖,大人们都挤在一起急于欣赏贝贝的佳作。他们看见,贝贝的画上画着一棵大树上面挂了许多秋千,秋千门互相碰撞着,在也荡不起来了。家长们议论纷纷,他们都在疑问:一棵树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在这个炎热而又漫长的暑假,我并没有懈怠自己的读书行动。即使天气异常炎热,我依然读了中国现代作家徐鲁的《记得纯真少年时》。书中记叙了许多名人的童年往事,讲述了许多作家的奋斗经历,讲述了在黑暗社会统治下一群拥有真才实学的少年被埋没在人群中的故事。以前的他们,拥有真才实学却总被埋没,但是,在他们坚强意志的背后,困难一次又一次被他们垫在脚下,挫折一次又一次向他们低头。在他们面前,没有挫折,没有困难,有的只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我吃着白色的药片,还是没办法进入梦乡。 我难道应该怀疑这是假的药物吗?其实也不应该这样。这样的问题明明出在我自己身上,我又何必去怀疑呢。 吃饭睡觉明明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当一种本能都要靠药物来实现的时候,总觉得生活太悲哀了,这样的事情还要靠外力作用来推动吗?为什么一切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我一直在猜呢? 可是睡觉随便找一种折磨一种苦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我早已不知道原因。 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事情啊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这几天有点儿沉迷于游戏了,虽然我们称之为益智游戏,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规格,过于沉迷就必须要注意了。 估计有好几年没有玩游戏,更不用说沉溺其中。 前几天也是因为一些事情受到挫败,看书实在是没办法时时盯着,突然就想到了游戏。 现在也不喜欢玩那些很肤浅的,只是一昧地抢分或者得无意义地打斗式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找一个益智类的。 然后我想到了数独,也看到二零四八的数字游戏。 第一次玩数独,还是在扬子晚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越来越觉得要学会屏幕干扰信息,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技能。 这也是为什么看到很多优秀的人都在提倡的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早起的时候先不要去看手机,而是先着手去做前一天早就做好的计划中的事项。 不仅仅是手机,也包括各种电子产品。当然,本身它们是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而是为我们提供便利,关键在于使用它们的我们的做法。 我们会去利用它们看更种娱乐信息或者游戏,然后也会不自觉地被那些自动推送所吸引,不知不觉就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昨天晚饭时分,想着点一份外卖凑个菜。 因为起送价是要二十元,就随手点了差不多这个数额的菜,然后就在饭桌前,边吃边等。 结果饭快吃完了,外卖还没有来。 拿起手机一看,傻眼了。 原来是外卖小哥有打过两个电话,但是我没有把手机开声音,没有听到。等我再回过去,那边一直是没有接听的。 不由地有些奇怪,以前的外卖都是直接送门口的,极少有打电话的,即使有打电话的也差不多就是到了门口就打。 这位小哥看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以前有一位朋友曾经跟我倾诉,就是他们自己家里面做的生意,曾经有很多熟人来抱着照顾生意的心态,看一看店里的情况,问问报价。 但是熟人的顾忌其实特别多,而且问了又问,有很多人根本最后就没有下单,反而是那些不太熟悉的人,最终要爽快地下单了。 朋友对此也是有一些失望,并且也有一些无奈和不解。 而我就想起了一些关于数人被骗的经历,以及我最近刚刚听说的那样一个势力,我想如果朋友也知道一些那样的事例,一定 继续阅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