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不应该遗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永不灭,作为奋斗青年,我们应当传承中华文化,前几年韩国,日本等掀起一波热潮,纷纷抢着说“端午”“汉字”等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的人们总喜欢过洋节,殊不知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冷落了,有些人只把端午中秋当做一个吃粽子,一个可有可无的节日,把春节当做长假期,这种状况下,我辈青年应该感受到危机感,国务院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规定为法定节假日,为的就是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辈青年奋斗为先,传承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传统文化永不灭,作为奋斗青年,我们应当传承中华文化,前几年韩国,日本等掀起一波热潮,纷纷抢着说“端午”“汉字”等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的人们总喜欢过洋节,殊不知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冷落了,有些人只把端午中秋当做一个吃粽子,一个可有可无的节日,把春节当做长假期,这种状况下,我辈青年应该感受到危机感,国务院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规定为法定节假日,为的就是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辈青年奋斗为先,传承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在屈原是谁这一问题中,有人回答:是歌手他唱过离骚。有人说他是厨师,他发明了粽子,有人说他是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有人说他是运动员,他跳过江,如此触目惊心令人胆寒的现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消失,这些对话以夸张的手法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今中国发展的大问题——中华文化的遗忘。 面对社会上这一现象,我认为我辈青年应该传承中华传统,争做时代青年,将数千年来绵延至今的文化种子传播下去,展现中国青年的姿态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不知不觉,这几年也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练习写作上,可发现一直没有很明显的进步,好像就是在原地打转。 偶尔有小成就,真的是有运气的成份。或者说,中途是有那么点小小的跨越的成就,但没能趁势追击,之后刚攒起的一点小热情小骄傲就消退了。 也看过不少分享,说的就是练笔也是有技巧的。那就是对于看到的事情,经历的事情,或者一些影视综艺热点,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去复述出来,这个过程要越详细越好,然后再提出一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好久不见的那位朋友,终于又再次出现了。同时也不出我的意料,果然又是斗志满满的模样。 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是只要是在共同的跑道上努力,好像就是被互相激励着。 不知道她最近经历了什么,才会消失了这么久的一段时间。 想想曾经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状态,有时候是不自律,没有把坚持太放在心上;有时候是有其它的事情占据了精力,根本提不起劲来做一份想要坚持的事情;又或者只是单纯地把它抛之脑后而已。 可很神奇的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今天认识到一位有趣的老师,他是教物理的,看起来很安静,没想到他和大家聊起来的时候特别地有趣。 他个子高高的,脸有点小椭圆,不是很胖,戴着一副金框眼镜,显得眼睛更小了。 跟大家找开话匣子,正是从他的小眼睛开始的。 他提到,小时候因为眼睛小,没少被同学们拿来说笑,连老师都”欺负“他。 原来,有几次在课堂上,他正认真地听讲呢,没想到老师甩头就把粉笔扔给了他,有一回他还给接住了。 老师既生气又好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它似候鸟南飞,茱萸自落。 我像发疯似地跑上了楼顶,我重重地推开了天台的房门,在我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之时,令人鼻息一窒的东西却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是怎样的景色? 黄昏归去,夕阳倒射出的光宛如黄晕一般,映在了屋旁的桦树和远方的湖心之上。顿时一片磷光涌现。天边的彩云一点一点地扭动着身姿,仿佛在与即将远逝的夕阳演绎着最后的舞剧。天空之中不断吞吐出一道有一道的霞光,仔细看那霞光,仿佛充满了憧憬与希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垂髫时, 乡愁是一种浅浅的意识, 我在一方, 她在水中央。 加冠时, 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挂念, 我在一湄, 他在水中坻。 而立时, 乡愁是一张皱皱的相片, 我在一涘, 她在水中沚。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前不久刚联系上的老同学,时不时地能看到她的朋友圈,从最开始的惊艳,到后来觉得有点儿脱俗,再渐渐地有些明白,她的朋友圈并不是个人的,而不过是她工作所需的一个营销平台而已。 这也同样拓展了我的认知。 以前我们总是会从朋友圈去了解自己的朋友,即使久未联系,但是也总能从对方发的一些文字感情,以及配图,了解到他们大致的现状。 有感兴趣的,想说两句的就评论一下,要是不想说也是看看两眼,不过总是有些了解。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外面的雨一刻也不曾停过。 看着时钟上的秒针一圈圈地转动着,你开始在心里打定了主意,这一回要自己独自出行。 原本这在旁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可不知什么时候,因为焦虑与恐惧过于频繁地闯入你的生活,你在曾经的一个时刻被吓到过。 这是一种除非有过相似经历,否则再怎么描述也不会真正感同身受的感觉。 后来,你受到很好的呵护与照顾,但更多的只是外力,你的内在的力量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住校有一段时间了,我有五个舍友,现在大家相处的都还挺融洽的,但每当想起大家初次在宿舍里见面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那是开头的第一天,因为我是第一次住校,所以爸妈都有点舍不得,也有点不放心,就一起送我来学校。 我们所选的宿舍的等级是中等的,有专门洗衣池和卫生间,但是宿舍不是很新,是以前老师的旧的宿舍楼。 不过,有这样的条件也还算可以。 妈妈还是有点放心不下,还要要一旁教导我怎么洗衣服,铺床之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又看到了一个很高大上的人设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宝妈,不仅带着三个孩子,而且还在职场上面游刃有余;不仅自己打扮的光鲜靓丽,同时还有一个特别体贴的老公,以及住着近千万的豪宅。 这样的人物设定现实吗? 答案是,肯定是有的。毕竟这世上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而去否定这些。 现在越来越多人已经不再是固定思维,而是以更为开放的成长思维去看待事物了。 这也就开始重新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最近开始追一部很早之前的热剧,之所以重新去翻看,是因为有太多人觉得这剧很是优质,不仅从拍摄、道具,以及演职人员的演技,都可圈可点,另外一个就是这是一部大剧,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人生哲理。 好剧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 之前我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去看过,并没有全部看,也就少了一份全局观的视角。 但不同的是,现在的观剧,我们都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目的,那就是不能只是完全地沉浸在剧情当中,被编剧带着走,而且是开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昨天是特地找了个时间去与朋友们相互聊天讨论的。 大约花了三个小时左右。按道理来说,整个讨论的过程很是充实,大家都踊跃地表达彼此的意见和看法,有时候甚至因为声情并茂的动静还有点大,有点夸张,似乎都有表达不完的观点,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可。 后为因为夜深了,所以大家这才结束了讨论。 在回家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觉得这样的方式原是自己喜欢的,可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点不开心,意犹未尽的感觉。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打开记忆的画卷,回顾那些流年里念念不忘的记忆,那些曾经走过的风景都是最深的眷恋,岁月里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让我以优雅的姿态前行。若有人清醒或许是在流泪,或许是在反思。 把记忆装订到心灵的深处,把视线划分到远方,无边无际的风景都曾经让我们眷恋,谁的浮生乱了谁的流年,在记忆散场之前,我还可以用沿途的美好点缀心中的落寞,那些被思念浸润的似水流年,就像拼图一样拼成了我生命的底色。 也许流水无情,但落花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人生嘛,无非是一抹朝阳,两许清光,珠泪三行,以及你对我满眼的期望。 朝阳几许,大道开光,若心怀暖阳,心中怎生得半个惆怅。即使进退维谷,道路艰难,黎明将至,今天也仍要元气满满。人生,不就本是开开心心,积极向上的每天的总和吗? 夜的轻沙会降临人间,同时也会点亮月圆。月的光辉将洒向大地,随风而舞,驻留在那清澈温柔的湖。波光粼粼,如烟般升起,倒与辉光交融,相生相吸,在那微光之中,顿生惆怅几许,是哀思,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有一阵子没有坐公交车了,毕竟现在很多地方都普及了共享自行车,而且一小时内免费的,所以只要是天气好,路程不远,很多人都选择了骑车,省钱又锻炼了身体。 最近是梅雨季节,时不时地会下雨,比起打滴,坐公交车当然是最为划算的。 听朋友说现在都是用某宝来支付的,很是方便,我仍以为自己不会用,没想到只是点开了首页,就看到了“出行”两字,点开就可以扫码用了。 这还真的比以前带零钱或者带公交卡要方便很多,毕竟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昨天我还因为看了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几个朋友讨论的不亦乐乎。 整个过程中,一直以自己了解一点儿理论知识,当成了“利剑”,对于一些他们在教导孩子方面的问题给出自以为是的建议。 期间,有好几个朋友都不是很赞同,有的只是沉默,像是在思考我的话。 而我也把精力主要放在跟我不同意见的人身上,觉得自己肯定是有理的一方,肯定要千方百计地把对方说服才是。 有一个朋友见我一直咄咄逼人,最后只是总结了一个 继续阅读
Read More >现在吃饭的时候,我不再只是无止境地刷某些平台的小视频了,因为这样会拉长我们的吃饭时间,会不知不觉当中对于时间的概念变淡。 本来我们给自己规定的用饭时间是半小时左右,可每一次如果你在吃饭的过程中,因为百无聊赖打开一个视频的话,那很快 ,我的精力和注意力就被它所占据了。 因为它们的数据是无穷大的,只要你想刷想看,那真的是一个接一个,不断地消耗着你的精力。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视频很短小,有的纯粹是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好久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了,以前她似乎很是活跃。 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地交流,但是每次看到她的斗志满满地产量,总是能激发我同样的奋斗心态。 有一段时间,她真的特别地拼,做到我所认为自己很努力都不一定能达到的程度。 也是从她身上,我也体会到了一个人只要真想做某件事,只要真正地花心思去努力,就一定能做到,不要小瞧一个人的能量与迸发力。 但是最近很久没有见到她了,也许她有了另外的选择,不同的方向,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我们大多数人在碰到他人与我们意见不合,或者行为做事风格不同的时候,想的就是想去改变地方。 但事实上,这个是很难做事的,尤其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某一些习惯都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做到改变,何况是他人呢。 后为我看到了“影响”这个词,我才明白了它与“改变”之间的区别。 影响的前提,就是我们先要允许对方他目前的状态风格,然后我们做出一些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同时也要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继续阅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