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生活中的思考
有一段时间,会经常跑图书馆,因为那里不仅环境好而且安静,学习求知的氛围感特别强。 不过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有时候来回路程就要占个一两小时,渐渐地也就更多地选择在家里学习。 这样一个氛围就差距挺大了。 不仅仅你要一个人克服学习的惰性,要有有自律的安排,而且周边的人行为也会很直接地影响到你。 就像有时候会有邻居装修,那声响一会大一会小,沉闷又烦躁;还有就是一起同住的舍友,有时候会刷剧,看球赛听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有一段时间,会经常跑图书馆,因为那里不仅环境好而且安静,学习求知的氛围感特别强。 不过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有时候来回路程就要占个一两小时,渐渐地也就更多地选择在家里学习。 这样一个氛围就差距挺大了。 不仅仅你要一个人克服学习的惰性,要有有自律的安排,而且周边的人行为也会很直接地影响到你。 就像有时候会有邻居装修,那声响一会大一会小,沉闷又烦躁;还有就是一起同住的舍友,有时候会刷剧,看球赛听 继续阅读
Read More >记不清第一次听到“打肿嘴巴充胖子”是什么时候了,但是这句话也并不陌生,毕竟平时也能听到周边的人评价他人时说起。 以前并不是特别地明了,只到看到朋友身上发生的一件事,算是真切地理解了这句话。 朋友小丽是个很喜欢打扮自己的女孩,平时花销也很大,不了解地人还以为她是个家境富裕的千金。 后来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就开口问她借钱,而且高帽也戴得好,说她都不好意思回答自己没有钱,最后只好自己跟另外的同学借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时隔大半年,终于又爆了一篇小文。也不知道是踩到了热点,还是刚好有观点备受欢迎。 当时的灵感也很奇妙,不过是看了另一个朋友写的文章,觉得他的几张配图挺好玩的。 于是我就着其中的一张配图看图说话,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大家对于这张图的观感。 也只是一时兴起,所以没有写多少字。最初居然都没有什么阅读量,这也让我觉得很是奇怪。 毕竟,我以为大家会和我一样对于那有趣的配图有点想说想讨论的心思。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晚上偷懒不想做饭,临到饭点了和舍友一起商量出去吃。 其实也不知道吃什么,现在下馆子随便都是一两百元,简单的家常菜,平时自己也会做,又想吃点不一样的。 思来想去,打成一致去吃肯德基。其实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吃这个炸鸡套餐了,也算是换个口味。 两个人随便点了个套餐,还用积分换了优惠券,仍然付了七十元,等到拿餐的时候一看,两个汉堡,一个鸡块一个鸡米花,两个蛋挞,两杯饮料。 写出来好像一长串,实际上一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张动图,图中是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 她们的长相都很漂亮,可是一前一后地走着,就能很明显地看出两人气场的不同。 乍一看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现的问题,总之就是觉得前面高个的女孩脸上扬溢的笑容更加地扣人心弦,而后面被她牵着的女孩虽然也是一脸秀气,总觉得有点儿欠缺了什么。 有人一语道破她俩之中那种神秘的差距,就是自信。 当带了这个词汇去看的时候,还真就觉得很贴切。 也有人说,不过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在学着做复盘,这不由地又激起了我的兴趣。 一直明白做复盘很有好处,但没能坚持,所以先花了一小会时间做一些简易地总结。 总共可能也就是十分钟的时间吧,我却已经觉得受益匪浅。 如果我们没有把之前做过的事情,完成与未完成,以及达到以的各种收获做这样的一个梳理的话,脑子中是一个很模糊的印象。 当一个个地书写出来,才发现,原本你认为没什么的,可能反而呈现出一个挺大的惊喜;而有些你自以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好朋友靓靓最近搬了新家,这本来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可是靓靓说她有一个特别的烦恼。 一打听,原来是因为她家是小区内最早一批装修入住的,于是就有很多不熟悉的准业主,总是会敲门去参观她家。 本来她就不是一个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更何况家还是比较一个私人的地方,现在其实普通朋友,有的都很少到别人家做客,大都只是在外面的茶餐厅或者公园聊聊天,谈谈事。 最开始,靓靓不太懂得拒绝,有人敲门一听是邻居,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缺少机会,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当它悄悄降临时,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把握它,从而让它从指尖溜走了。 前不久有一部热播剧,里面就有一个底层人物,很好地诠释了一个手握烂牌的人是如何靠着主动改变,之后抓住了随之而来的机遇而发生了阶层的跃迁。 那是一个出生成分不太好的工人,不过在那个年代,能够有一份在酱油厂打工的工作,虽然又苦又累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在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看到苍鹭医生对蛤蟆说,他的愤怒,以及一些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人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自我批判。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和蛤蟆先生一样的吃惊,同时也开始反省生活中的一些行为。 我们时常会听到别人对于我们的一些建议,如果你有足够地实力,你可能很快就会与之辩论。 但有时候可能是你的口才不好,或者是有些方面的确理亏,于是只能做那个低头聆听者。 可心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有一个小男孩,他牵着一只黄色小狗在路上悠闲地走着。 结果路面上有一个不大小心的水坑,小男孩没太注意,䠀了过去,有点儿弄湿了他的小脚子。 于是,他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看那个小水坑。 随及,他做了一个很可爱的举动。他把牵狗绳放在地上,自己再走回小水坑旁,一次次地䠀过来䠀过去,很是快乐。 大约来来回回走了有七八次,这才心满意足地重新牵着小狗狗离开了。 看到这样的一幕,我们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小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总有朋友说,看似平时忙碌的时候没什么,可一旦闲下来就会容易想东想西。 明明没有做什么事情,可却把自己给累趴了。这个累不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也就是俗称的内耗。 刚好看到一个心理学关于内耗的实验,着实很是震惊。 有一个心理学家让法官把一个死囚带到一间黑暗的屋子里。 他们把死囚绑在一张床上,然后跟他说,他会死于失血过多。 之后,他们用一个小木片在囚犯的手上轻轻地划了一下,随及打开了床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我的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人。 小时候觉得奶奶的个子比别人大人要矮一些,但是她走路真的好快,做为小朋友在后面蹦蹦跳跳都赶不上。 有时候觉得有趣,她只是走路,又不是跑,怎么那么快呢? 长大后才发现,奶奶的个子真的不高,可是她做事真的很麻利,一天当中忙个不停,总有做不完的活。 奶奶生了五个子女,虽然事业发展的程度不同,但个个都很孝顺,这也给我们这些晚辈做了很好地言传身教的榜样。 小时候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不管是阅读,还是工作学习,发现一个很受启发的点。 如果你只是埋首其中,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去思考,那么其实大多时候可能就只是在做感动自己的无用功。 之所以说大多时候,毕竟真正花时间去做一些事,再不济也是有点儿小收获的,总比干想来的好。 这是这收获着实太小了太不起眼了,和你所真正投入的时间精力相比的话,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于是,看似你把自己累的半死不活,收效却是微小的可怜。 而你已然把诸多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五一假期,是难得父亲和母亲和我都休息的时候。一家人坐在桌子前正讨论着去哪里玩,但是又考虑到了疫情期间不去给国家添乱,便都选择了返乡看望爷爷奶奶。 也是在那一段假期里,有一件事情像是一块石头堵在了心里,至今都难以忘怀。 似乎是假期的第二天,还在懒觉中的我被窗外的一个声音吵醒了。我翻过身去,拉着被子盖住头,而吵闹声却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愈加的激烈。 我悄悄的拉开窗帘,透着窗纱的一丝缝隙中,不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为了帮一个朋友了解一些专业问题,就主动地联系了正在这个行业里的打拼的老同学。 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偶尔的朋友圈点赞之交,更多的彼此只是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 之所以有勇气去咨询,是因为曾经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是那种课后时间都一直粘在一起聊天,连上个厕所都要手拉手去的那一种。 后为因为到了不同的学校,彼此联系就少了。 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重捡这份友情,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的情形出现了几次之后,也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最开始报那门网络课程的时候,是有点心疼学费的,毕竟四位数,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后来看到了很多不错的反馈,想想自己也正是需要有这样的一个互相抱团学习,互相督促,且有指引方向的氛围。 也算是有点儿小小的冲动就直接报了课。 从中有一个小小的感触就是,不管是什么事情,大与小,如果你一直沉浸其中去听去看,很难不受影响的,由此可见,吸引正能量,看积极正面的信息是何等的重要。 刚学习的前几周还是斗志满满 继续阅读
Read More >一个人是否对于自己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往往会决定他的人生方向,或者发展的长远。 在网上看到一个做甜粥的爷爷,就因为从始自终对于自己的手艺有清醒认知,最后竟是把小小的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位做粥的爷爷是苏州人,姓潘,被网友们称为“苏州最高冷爷爷”。 原因是他做的粥又甜又糯,同时又限量供应。和周围一起摆摊后来又开起连锁店增加各种美食营销的摊贩们不同。 潘爷爷每天中午12点才出来摆摊,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最近在看一本畅销心理学小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其实在去年我就用听书软件大致了解了其中的内容,当时觉得受益匪浅,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其中的内容已然记不太清楚了。 恰好看到电子书里有,就开始了阅读,发现听书与阅读还真的是很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如果你是一做事一边听的话,不仅没有时间做笔记,更是断断续续地吸收内容,那真的只能记住零星半点。 这几天刚好看了前几章,讲的是富有的蛤蟆变得邋遢又悲伤 继续阅读
Read More >前不久刷视频的时候看到有老师在线免费教画画的。 是我一起以来很喜欢的简笔画。 有人说,对于一件事如果隔了很久,你还是很喜欢的话,那么应该就是你热爱的。 对于简笔画,我一直是情有独钟的,以前收藏了不少的画册,想着去练习,但一直没能坚持。 这一次在网上看到,真的有点儿如获至宝。 那些小巧小可爱的人物,以及一些惟妙惟肖的小动物 ,在老师一笔一画中渐渐地显现出来,看着都特别地开心。 因为是一笔 继续阅读
Read More >每一天,老师都会在群里发一些她的感想心得。 看似很简单,好像长篇大论里,翻来覆去就是那些我们一眼就能明白的道理。 可是她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样的话来来回回地换个说法不停地说。 这样既达到了她所说练笔,同时也实现了她每天分享的一个承诺,同时也让刚刚认识她的人有了一个更深的印象。 毕竟一个人这么勤奋,本身就已经是加分了。 老师曾说,她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可是因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一 继续阅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