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处事三尺之外,既保持远的态度,往往能凌驾于事物之上,不会深陷其中。远人者,皆明事理者,远事者,皆淡然超脱者。
画,放远看,常更美;山,站远看,常更幽;对名利看得远,就能潇洒;对小人敬而远之,则能少烦扰;将思想放得远,就能洞察事物;将心放得远,就能免去许多忧虑。
远的心态,往往需要难以言状的自我控制力和不羁世俗的态度。陶渊明有首诗,前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而他也是真正践行了“心远”之人。五柳先生,爱菊隐逸,面对世俗喧嚣,他仿佛是隔绝尘世的仙人,隔着一层虚缈的轻纱,他能看到人间疾苦和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又能将自己与其划出明显界限,既知晓自身处境又能独善其身。陶渊明这种远的心态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渊博广大,明晰事理。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失自我。心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我们常说,朦胧是一种美。若是少了事物中间一层薄雾,朦胧美也就荡然无存了。中国俗语中经常出现“窗户纸”一词,“谁也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我们不知道这背后的一切。
很多时候,过分靠近,会大失所望,直陈心曲往往会陷入直白浅陋,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变一种方式,远远地驻足,风也好,雨也罢,远观才能让事物摇曳多姿。
三毛在《蓦然回首》中写道,自己与恩师顾福生见面时万分忐忑,以至于即将见面时竟希望离开。直到见面那一刻,才发现恩师并非二十年前那副高大潇洒的模样,脸上也多了许多风尘。三毛对恩师敬重有加,无论顾福生何等模样,她依然敬爱他。这不也说明接近换来期望,期望带来失望的道理吗?
有些事,我们不必说得太明白;有些人,我们不必懂得太真。对于生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三尺之外,修篱种菊,不骄不躁,不悲不喜。当我们站在生活之外世人皆醉我独醒;当我们远离纷繁,内心平静,能安稳生活;当我们能说;“隔着一段距离,远远地,我看到了……”时,“远”的大义,我们已了然于心。
生活中心,雾霭、风起、雨落;我的菊园飘香,天晴,高远。
人生在世,近娱乐,近声色皆易,唯独这个“远”字,能做到的实属不易。
【暖雀网www.nuanque.com】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uowen.nuanque.com/gaozhong/gezw/54785.html
- 转载请注明: nuanquezuowen 于 优秀作文大全/英语作文素材/小学初中高中/中考高考满分作文 发表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之内容为用户主动投稿和用户分享产生,如发现内容涉嫌抄袭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站转载之内容为学习交流之目的,请勿使用于商业用途。